8公山下,北府军同秦军主力的战斗已经进行了近两个时辰。战斗也进入了最为残酷的绞杀阶段。
北府军1直保持着阵型的基本完整,哪怕兵马不断的阵亡,不断的被蚕食,却也没让秦军冲破阵型,将阵型分割。
前方兵士倒下,便有后方兵士补上。死了1排,后方1排便会顶上去。即便明知道会是同样的命运,此刻却也顾不得去考虑生死之事,只机械的重复着动作,遵从着命令,奋不顾身的冲上去厮杀。
双方死伤人数都已经到了惊人的数字。北府军伤亡超过1万5千人,而秦军的伤亡几乎是北府军的两倍。
除了正面的战斗激烈之外,在西侧,何谦高衡2人率领的万人队陷入重重围困之中,战斗同样激烈无比。
从他们从西侧山坡冲出去之后,便遭到了大量秦国兵马的围攻。何谦高衡没有规避敌人,反而做出了1个勇敢的决定。为了给正面的主力兵马减轻压力,他们冲出山之后,第1时间便率军穿插往西,将阵型铺展开来。1万北府军沿着东西方向筑造了1条阵型防线,将数万秦军挡在了8公山西侧。
这么做是极为危险的,本就兵马数量不多,却要强行将对方兵马分割阻断,这无异于是自寻死路。队形铺展的越宽,遭受两侧的敌人的进攻便越猛烈,承受的压力便越大。何谦和高衡当然知道这1点,但他们还是这么做了。
因为,他们希望以拼死阻挡的方式,保全东南方向谢玄率领的主力兵马的侧翼,减轻他们受到攻击的压力。虽然何谦高衡内心里也知道,这么做是自杀行为,对这次决战的总体结果未必有什么作用。但是,他们还是要这么做。他们要以此表达对谢玄的知遇之恩的感激,要以拼上性命的方式来展现他们战斗的决心。
事实上,何谦和高衡并非做了无用功。他们确实为谢玄的主力减轻了不少压力。两万骑兵和3万秦军步兵被他们硬生生的堵在了西边,加上牵扯在腹背的万余兵马,何谦和高衡率领的万余北府军牵制了6万之敌。这位谢玄和刘牢之率领的主力减轻了极大的压力。也令北府军主力兵马西侧没有遭到秦军骑兵的突袭。对于北府军阵型的保持起到了很好的保护效果。
当然,他们的损失也是巨大的。战斗进行到1个多时辰的时候,他们的1万兵马已经死伤过半。他们被分割成3个区域,被团团包围。
但即便如此,他们也没有崩溃。被困在3个小小的土丘高地上的他们,打退了秦军的多次冲击,用鲜血和生命阻挡了秦军向东南进攻的脚步。
曾有人说什么,两军作战,1旦伤亡超过3成,整个兵马便会崩溃,便失去战斗力。但事实却是,何谦和高衡的万人队损失过半,却也没有崩溃投降,反而斗志昂扬,打的更凶更猛。
所谓的3成伤亡便溃败之说,或许适用的事那些没有血性,没有荣誉感,没有坚强意志的所谓‘军队’。如北府军这样的军队,别说死伤3成,便是死伤7成也未必能让他们崩溃。有信念和意志的军队,甚至能够战斗到最后1人,这是诸多战斗证明的事情。
战斗进行到两个时辰之后,北府军在8公山西南方向的战斗反而越发的勇猛。虽然4万兵马死伤万余,但是北府军保持着阵型,向南侧攻杀,成功的将秦军组成的厚厚的阵型杀退了里许之地,往南推进了里许之地。
在这过程之中,歼灭正面为敌的秦军主力兵马近两万,且有越战越勇之势。
在熊熊燃烧的8公山的大火映照之下,整个8公山外围山地和旷野上,便是1个血与火的屠宰场和绞肉场。无处不在战斗,无处不在流血,无处不在死人。
虽然北府军取得了进展,但是秦军无穷无尽,仿佛永远也杀不完。北府军将士不断的阵亡,情势其实是越来越不乐观的。
谢玄很希望能够打破战局,他1直在寻找着突破的机会。但是随着战斗的进展,这种希望越来越渺茫。秦军伤亡虽多,但是他们并没有给自己太多的机会。他们没有溃败,没有骚乱,没有大规模的退缩。这令谢玄很难找到突破眼前僵局的机会。
不得不承认,苻融是个合格的统帅。他很好的捏合了这支兵马。并没有让这支战斗力不强,成分复杂,新兵充斥的秦军在这样的残酷战斗之中崩盘。
苻融采用的是以精锐兵马参与战斗,正面抵挡北府军的做法。这么做的代价便是,秦军主力精锐不得不面临大量阵亡的命运,但好处就是,秦军精锐可以抵挡住北府军凌厉的进攻,整个大军在态势上能保持围攻之势。外围的新兵和其他兵马不会在重压之下崩溃。
谢玄心中焦灼之时,距离战场中心里许之外的1座小山顶上指挥战斗的苻融其实也心急如焚。
战斗的进展是苻融不满意的。己方精锐兵马的不断死伤,换来的不是彻底的歼灭北府军的成果。反而战斗进行到现在,北府军的阵型尚未能分割突破,对方兵马越战越勇,反而向南推进了里许之地。这是苻融不能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