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若要前往其他宇宙,我们必须达到九级文明的高度。”
灰风再次强调,她的语气斩钉截铁,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力量。
她之所以如此信誓旦旦,实则另有隐情。
严格来讲,她并非像人类那般依靠记忆留存信息,作为代表纳米文明意志的特殊机器人,她更像是一座庞大的数据库,存储着海量的信息。
在她的“记忆库”中,一至十级文明的科技树被完整且清晰地记录着,各个等级所具备的科技成果、关键技术,她都了如指掌。
而这一至关重要的信息,在本宇宙之中,除了她,暂时还没有任何一个人知晓。
这份独有的“知识财富”,让她在探索文明发展与科技突破的道路上,拥有了旁人难以企及的洞察力与前瞻性。
在随后紧锣密鼓的几个月里,科研团队日夜兼程,全身心投入到对【源理论】的钻研与完善工作中。
终于,在众人的不懈努力下,【源理论】成功得到完善。
这一突破性的成果,犹如一道耀眼的曙光,穿透层层迷雾,意味着人类文明在漫长的星际发展征程中,真正跨越了那道曾经遥不可及的九级文明门槛,昂首迈入了一个全新的、充满无限可能的科技时代。
深入探究宇宙的微观奥秘,科学家们发现,构成宇宙的基本单元并非如传统弦理论所描述的那样,是一维的弦。
经过反复论证与精密测算,真相逐渐浮出水面——宇宙的基石竟是一个个零维的奇点。
这些奇点宛如宇宙诞生之初的神秘火种,它们看似静止,实则在微观层面以一种极其复杂且独特的方式运动着。
其运动轨迹相互交织、延伸,最终构成了一根根肉眼无法看见却又真实存在的一维弦。
当然,传统弦理论并非完全错误,它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宇宙的奥秘。
那些由奇点运动形成的一维弦,通过复杂的振动、缠绕与相互作用,确实构成了宇宙中形形色色的基础粒子,这些粒子犹如宇宙大厦的一砖一瓦,构建起了我们所感知到的宏观世界。
随着文明等级的提升以及战争局势的演变,一些新的问题摆在了人联的面前。
当下的战争消耗巨大,人员伤亡不断增加,有人不禁提出疑问:“现在的战争如此耗人,为何不利用克隆人或者仿生人来补充兵力呢?”
其实,人联的决策层并非没有考虑过这一方案。
在战争初期,相关部门就针对克隆人与仿生人技术进行了深入研讨与评估。
然而,经过全面分析,这一方案暴露出诸多棘手的问题。
从危害性角度来看,克隆人与仿生人技术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
一旦技术失控,极有可能引发诸如智械危机等灾难性后果,届时,人类文明内部将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混乱与毁灭。
同时,从伦理道德层面考量,克隆人与仿生人技术也严重冲击了传统的道德观念与社会秩序。
因此,尽管在战争时期兵力补充压力巨大,但鉴于这些潜在风险,克隆人与仿生人技术一直被列为危险科技。
除非遭遇极其特殊的情况,否则人联绝不会轻易动用这一技术。
在前线战事吃紧的严峻形势下,后方同样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前线战场上,战舰穿梭、炮火轰鸣,敌我双方展开了激烈的厮杀,局势陷入胶着,每分每秒都关乎着生死存亡。
而后方的科研基地内,亦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科研人员们废寝忘食,全身心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各类仪器设备闪烁着光芒,复杂的公式与数据在屏幕上不断跳动。
人联向来秉持着一种坚定的信念:即便处于战争状态,科研的速度与质量也绝不能有丝毫妥协。
因为他们深知,科技才是赢得战争、守护文明的关键力量。
由于敌方研发出了极为抽象且威力巨大的武器,这种武器的攻击方式超乎想象,人联的所有文明次级旗舰和旗舰都不得不退入小宇宙进行暂避。
毕竟,当下的战争模式已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与以往截然不同。
在这种新型武器的威胁下,无论战舰的防护性能多么优异、体型多么庞大,只要挨上一发,都将瞬间化为齑粉,灰飞烟灭。
为了适应新的战争形势,前线的战舰在设计与配置上也做出了重大调整。
它们舍弃了厚重的防御装甲以及庞大的体型,将所有资源集中投入到火力与机动性的提升上。
于是,一批新型战舰应运而生,它们身形小巧灵活,却配备了强大的武器系统,能够在战场上快速穿梭、精准打击。
与此同时,其他常规战舰则静静地停泊在后方,时刻待命。
虽然这种以小型战舰为主力冲锋陷阵的策略,在一定程度上有让小船送死的意味,但从实际作战效果来看,小型战舰一次仅需牺牲一名驾驶员,却能凭借其灵活的机动性与强大的火力,为整个战局带来远超普通星舰的收益。
令人钦佩的是,人联的战士们个个英勇无畏,他们怀揣着对文明的忠诚与守护的信念,无惧生死。
在战场上,他们士气高昂,勇往直前,将生死置之度外,以大无畏的精神扞卫着人类联盟的尊严与未来。
当然,只有人联才能用一个人。
毕竟其他文明没有人工智能。
在人类文明的科学探索历程中,科研领域向来如同一个紧密交织的庞大网络,各个理论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就如同繁茂大树的根系,盘根错节却又共同为整棵树的生长输送养分。
源理论的重大突破,宛如在这个网络中投入了一颗具有强大能量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带动了其他诸多理论的显着进步。
在这些受影响的理论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当属五维理论。
随着科研人员夜以继日的钻研与探索,五维理论逐步走向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