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我在大唐做战神 > 第925章 府兵缺陷 黑手身份

第925章 府兵缺陷 黑手身份(2 / 2)

怕死,这本就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深植于每个人的灵魂深处。在和平安宁的日子里,这种天性或许并不显眼,但当面临生死抉择的紧要关头,它便如潮水般涌现,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要退缩。

然而,世事无常,总有那么一些时刻,当摆在眼前的利益足够巨大,大到足以让人心生无畏,甚至悍不畏死的时候,士兵们便会毅然决然地选择舍弃自己的生命,去换取那一线生机和可能随之而来的荣耀。这种抉择,不仅仅是对于生命的轻视,更是对于更高价值的追求与渴望。

房俊,他并非身经百战的教员,没有经历过战火硝烟的洗礼,自然无法像那些历经沧桑的教员那样,拥有强大而坚定的信仰之力作为支撑。

因此,在面对问题时,他无法像教员那样,凭借深厚的信仰和丰富的经验来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他深知自己的局限,所以并未贸然尝试去模仿教员的方法。

李渊,这位久经沙场的统帅,此刻却陷入了长时间的沉默。他的脑海中思绪纷飞,犹如万马奔腾,显然正在不断地思考和推测,试图找出眼前这种局面的根源所在。

过了许久,李渊终于打破了沉默,缓缓开口说道:“看来,我得找个合适的时间和李二好好谈一谈,弄清楚这其中的缘由。”他的语气中带着几分凝重和坚决,显然已经下定了决心要解开这个谜团。

然而,房俊却依然保持着沉默,他的心中有着自己的判断和考量。他清楚地知道,即便李渊此刻想要去改变这些现状,也绝非易事。

府兵制的弊端早已显而易见,但为何却无人敢于站出来提出改进呢?原因其实并不复杂,一旦将府兵制改为募兵制,朝廷的开支将会如脱缰的野马般激增,这对于任何一个政权来说,都是难以承受之重。

毕竟,天下的财富就如同一块有限的蛋糕,谁又愿意将自己已经到手的那一份拱手让人呢?

李渊对于房俊的沉默显得有些诧异,他的脸上露出了几分不可思议的神情。但很快,他便意识到了房俊话中的深意,明白了其中的利害关系。

他深知,任何利益集团一旦形成,便会迅速固化,形成坚不可摧的壁垒。这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就如同隋炀帝当年发明科举制一样,虽然本意是为了选拔人才、推动社会进步,但却依然遭到了很多人的抵制和反对。

这是因为,任何变革都会触动既得利益者的神经,引发他们的不满和反抗。

如今的府兵制,这一沿袭已久的军事制度,亦是深陷于历史的惯性之中,难以轻易撼动。若要强行将其改为募兵制,那将是一项浩大的工程,所需资金之巨,简直令人咋舌。

这些庞大的开销,又该从何处筹措得来呢?是加重百姓的赋税,还是从国库中艰难地挤出?每一项选择都充满了艰难与无奈。

李渊坐在案前,深深地吸了口气,手中原本精致的点心此刻也变得索然无味,他眉头紧锁,心中满是忧虑。

“小子,你可有什么良策能解此困局?”李渊将目光殷切地投向了房俊,眼中满是对这位年轻才俊的希冀与期待。

事已至此,似乎一切都已经陷入了僵局,房俊又能有何妙计能扭转乾坤呢?府兵制已然根深蒂固,其体系与运作都已定型,且正逐渐展现出强大的战斗力,成为大唐王朝坚实的军事后盾。

此时此刻,莫说是朝中那些老成持重的大臣,即便是英明果敢的李世民,恐怕也不会轻易应允改制之事,去触动这根敏感的神经。

毕竟,府兵制虽有其不可忽视的弊端,如兵农合一导致的战斗力参差不齐、兵源难以持续等问题,但在当前风云变幻的形势下,它无疑是最为合适的兵制,能够迅速集结兵力,保卫家国。

李渊似乎对房俊的回答抱有一丝好奇与期待,他追问道:“连你也束手无策,没有办法了吗?”

房俊无奈地摇了摇头,脸上满是苦涩与无奈,他答道:“目前确实尚无良策,除非……除非是面临一场对外作战,而且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或许能在战火中寻找到改革的契机。”

府兵制的弊端,恰恰也是其优势所在。只要有战争爆发,府兵制便能迅速调动起全民的尚武精神,展现出其强大的一面。

因为战争不仅意味着立功的机会,更是那些出身平凡的府兵建功立业的绝佳契机,是他们改变命运、光宗耀祖的唯一途径。

然而,这种机会对于远离边疆、身处内陆的府兵来说,却简直是天方夜谭,他们终其一生,或许都根本没有可能得到这样的机会。

也正因如此,在大唐时期,才会出现那么多杀良冒功的惨剧。那些渴望战功、渴望改变命运的府兵,在绝望与贪婪的驱使下,走上了这条不归路。首功制的弊端早已暴露无遗,为人们所诟病,但府兵制的问题却更为突出,更为棘手。

长期以来,府兵们都没有立功的机会,那么他们要如何维系自己的耕种生活?如何在日复一日的劳作中保持对国家的忠诚与热爱?这些问题,都如同巨石般压在李渊与房俊的心头,让他们难以释怀。

无奈之下,他们只能去寻找一些小毛贼,然后自我吹嘘一番,最后将这些无辜的百姓杀害,以此来冒充军功。

李渊微微眯起眼睛,他的眼眸之中似乎隐藏着丝丝杀气。沉默片刻后,他缓缓说道:“既然如此,那就找一个能够形成拉锯战的地方吧。”

房俊闻言,不禁苦笑一声。他心里暗自感叹,果然做皇帝的都不是什么善良之辈,这种话竟然也能如此轻易地说出口。

然而,房俊并没有直接反驳李渊的话,而是接着说道:“老爷子,其实现在倒是有一个绝佳的机会。我们可以设法找出幕后黑手,然后出动大军对其进行围剿。”

他深知,世家无论南北,都会私自豢养一些士兵,只是这些私兵的战斗力有强有弱罢了。像卢氏、王氏那种地处边境的世家,他们所拥有的私兵数量可是相当可观的。

南方世家由于远离战乱,没有遭受战火的摧残,因此相对安全,私兵数量自然会少很多。然而,即便如此,其私兵数量仍然相当可观,绝不容小觑。

房俊心想,如果有合适的机会,他倒是不介意派遣自己府中的士兵前去历练一番,这样既能增强他们的实战能力,又能让他们积累一些战斗经验。

毕竟,长期处于和平环境下,士兵们难免会滋生一些问题,比如斗志消沉、技能生疏等。

船只损坏后,房俊并没有急于继续前行,而是决定让武顺和武媚娘先行南下。这本是一件再简单不过的事情,但现在情况却变得有些棘手,因为他们还需要收拢流民。

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差事,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可能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挑战。

就在这时,在运河一侧的一个小村庄里,有一行人正聚集在一起,他们的脸色都异常凝重。原来,这行人正是之前策划袭击房俊船只的那群人。

然而,这次袭击行动以失败告终,不仅损失了许多训练有素的水鬼,还耗费了大量的钱财。

要知道,雇佣水鬼的费用可是相当高昂的,而且他们已经支付了一半的定金。如今,钱没了,水鬼也没了,这可如何是好呢?

“大家都别沉默了,说说看,接下来我们到底该怎么办?”这句话犹如一道惊雷,在一片死寂的房间里炸响。说话的人终于按捺不住内心的焦虑,率先打破了沉默。

然而,回应他的只有死一般的寂静。房间里的每个人都蒙着面,即使是面对自己的同伙,也不肯露出真实面目。这种诡异的氛围让人感到一阵压抑。

就在这时,其中一个人突然站了起来,他的脸上透露出一股煞气。只见他恶狠狠地开口说道:“一次不成,那就多来几次!”

“不错,绝不能让房俊看轻我江南世家!”另一个人随声附和道。

然而,这句话却像一盆冷水,瞬间浇灭了房间里刚刚燃起的一丝希望之火。房间里再次陷入了沉默,所有人都低着头,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话虽如此,可事实却是残酷的。这一次的袭杀已经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不仅没有成功除掉房俊,反而引起了他的警觉。那么,下一次又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呢?这样的代价真的值得吗?

“此时从长计议,房俊此人已经警觉,再次出手成功的可能性很低。”终于,有人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一番激烈的争论过后,房间里依然没有得出任何结果。很显然,没有人有足够的底气对房俊进行第二次出手。

“若是什么都不做,那边……”有人面露忧色,轻声说道。这句话就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千层浪,众人的议论声戛然而止,一时间整个场面变得异常安静。

那边是什么人?在场的每个人心里都跟明镜儿似的。那可是跺跺脚就能让这片地方地动山摇的人物啊!要是真的把那边的人给惊动了,那后果简直不堪设想,他们这些人恐怕都得吃不了兜着走。

“我们还是先回去,看看家主们怎么说吧。”终于,有人打破了沉默,提议道。

这个提议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赞同,毕竟在这种大事面前,谁也不敢轻易拿主意。而且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次的行动显然是经过精心策划的,绝非偶然。

运河,这个埋伏的地点选得实在是太巧妙了。无论房俊是南下江南,还是北上长安,这里都是他必经之路。如此一来,房俊就如同瓮中之鳖,插翅难逃了。

“那就不扯了……”众人纷纷附和着,然后如鸟兽散般迅速离去,只留下空荡荡的村子,显得格外冷清。然而,就在这看似平静的表面下,却隐藏着一股令人心悸的死寂。

在村子的某个不为人知的角落里,有一滩鲜红的液体正缓缓流出,仿佛是大地被撕裂后流淌出的鲜血。这滩血水散发着刺鼻的腥味,吸引了不少苍蝇前来觅食。

这些苍蝇在享受着这冬日里最后的晚餐,它们贪婪地吮吸着血水,似乎完全没有意识到,吃完这一顿,它们可能就要面临灭顶之灾了。

“站住!”就在他们准备坐上马车离开的时候,忽然传来一声怒喝,仿佛平地一声惊雷,在这宁静的村庄上空炸响。

众人惊愕地循声望去,只见不远处有三个人正步履匆匆地朝他们走来。这三人虽然人数不多,但却个个身着甲胄,腰间悬挂着锋利的唐刀,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显然来者不善。

“不好,快跑!”黑衣人心中暗叫一声,二话不说,转身便如离弦之箭一般飞奔而去。他们心知肚明,整个村子的人都已惨遭毒手,他们的行踪显然已经暴露无遗。

再加上大白天的,他们不仅身着黑衣,还蒙着脸,这副模样,任谁看了都会觉得其中有鬼。

黑衣人这一跑,顿时引起了禁军士兵的警觉。他们见状,立刻意识到情况有异,纷纷拔出腰间的唐刀,如饿虎扑食般紧追不舍。

“伤了太上皇,若是让你们就这样跑了,我们还有何颜面继续当差!”一名禁军士兵怒喝着,声音在空旷的田野间回荡,带着满满的杀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