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一来,实验的难度当然也变得更大了。
“对!取长补短,强强联合!”
陈宇凡略微有些激动,主要是他思来想去,觉得这种方法似乎真的有可行性!
既然有可行性,那么就值得尝试!
在陈宇凡的鼓动下,刘胜东和李志明也来了精神。
虽然,陈宇凡的说法听着还是有点悬乎。
但他们跟着陈宇凡干了这么久,早就习惯了这种“不走寻常路”的搞法。
毕竟这是陈宇凡,创造了无数的奇迹。
他们并非是相信了这种思路,而是相信了陈宇凡本人。
既然以前能够创造出那么多的奇迹。
现在为什么不能再创造一个呢?
说干就干!
三人立刻重新投入战斗。
实验室里又恢复了叮叮当当、瓶瓶罐罐的忙碌景象。
这次,他们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
陈宇凡先是仔细研究了【星火1号复合脂】的制备工艺。
得益于材研六院这么久的研究,这种工艺相对成熟。
但也有讲究的。
其中对温度、搅拌速度、皂化时间都有严格要求。
他结合【红星1号润滑脂】的经验。
对工艺参数进行了初步调整。
“老刘,温度控制在95度,上下浮动不能超过1度!”
“小李,搅拌速度先用中速,注意观察反应物的粘度变化!”
陈宇凡一边指挥,一边紧盯着反应釜里的变化。
第一次尝试,皂化反应还算顺利,生成了白色的钙基皂。
但接下来加入【红星1号润滑脂】那种特殊基础油和稠化剂后,问题来了。
混合物变得疙疙瘩瘩,像没和匀的面糊糊,根本不成脂。
“基础油跟钙基皂不兼容?”刘胜东猜测。
“可能是,也可能是稠化剂的问题。”
陈宇凡皱着眉分析:“那我们换一种浓度的蓖麻油,再试试调整稠化剂的种类和比例。”
第二次尝试。
换了不同浓度的基础油,也调整了稠化剂后。
这次倒是成脂了,但粘度太低,滴点也不高,抗水性更是一塌糊涂,遇到水马上就乳化了。
“不行,这性能还不如最早的【红星1号润滑脂】呢!”
李志明似乎有点泄气。
“别急!”
陈宇凡沉声道:“方向没错,是细节没把握好。钙基皂的亲水性比较强,咱们要想办法提高它的抗水性......试试加点疏水性的添加剂。”
于是,第三次实验开始。
他们在配方里加入了一种叫“硬脂酸铝”的添加剂,希望能改善抗水性。
可惜,还是不行。
紧接着,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尝试......
失败,分析,调整,再失败,再分析,再调整......
整个过程枯燥而磨人。
极其考验人的耐心和毅力。
在这个简陋实验室里,空气仿佛都凝固了。
只有仪器运转的嗡嗡声,和偶尔的玻璃碰撞声。
但三个人的眼神,却一次比一次坚定。
每一次失败,都意味着离成功更近了一步。
时间就这样在一次次的尝试中流逝。
一连过去了三天。
这三天里,陈宇凡他们三人,几乎是吃住都在实验室了。
陈宇凡也派人和娄晓娥打了招呼,每天晚上不用等他回家。
在实验室的桌子上,堆满了吃剩的馒头和咸菜疙瘩,角落里扔着几个空的罐头盒子。
刘胜东和李志明的脸上,都带着浓浓的倦意。
眼窝深陷,嘴唇干裂,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他们的斗志。
陈宇凡就更不用说了。
随着他的实验推进,润滑脂的性能也在明显提升。
具体的数值不好说,但润滑效果却是极为明显,一眼就能够辨别出来。
既然有收获,那么陈宇凡就斗志昂扬。
他的体质远超普通人,即便是连轴转了三天,也完全撑得住。
整个人的精气神,依然保持着不错的水平。
直到第三天下午。
这已经是第二十多次尝试了。
这次尝试,源于陈宇凡的突发奇想,他在配方中加入了一种特殊的表面活性剂。
并且微调了反应温度和搅拌方式。
所有的材料,按照特定的工艺流程走完之后。
开始了悄无声息的化学反应。
当反应结束。
样品从反应釜中取出时,呈现出的状态明显不一样了!
颜色是均匀的淡黄色,质地细腻光滑。
陈宇凡用手指捻了一下,粘附性极好,而且拉丝性也很棒!
“看着......有戏!”刘胜东的声音都有些激动了,呼吸也变得急促起来。
陈宇凡也有些紧张。
他的预感告诉他,这次或许真的可以!
不过,的深吸一口气后。
陈宇凡还是提醒道:“先别高兴太早,上齿轮箱!”
润滑脂的性能如何,不是靠眼睛看出来的,而是要经过检测,用数据说话。
在红星轧钢厂里,没有那么多的专业检测仪器。
他们只能选择小型齿轮箱,以此来判定研究成果如何。
还是陈宇凡亲自操作。
他将这种新鲜出炉的新型润滑脂,均匀涂抹在齿轮上。
通电,启动!
........................
.
.
.
(卑微小作者求一切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