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下之意:你管着吧……
得,管着就管着吧,反正谢楠周天就回来了……
进入任务状态的吕红梅,同样警惕、认真、严谨,但比尚小波强太多了。
起码知道什么时候应该警惕,什么时候可以稍微放松一些。也不会用怀疑的目光,去观察任何一个见到的人。
周六,小破车修好了。
没多大问题,曲卓从西厢房里“翻”出来一块挡风玻璃,一块车门玻璃。送去3401厂后装上玻璃,再把车身的几处凹陷敲平整喷漆就完事了。
(3401厂大名叫燕京汽车厂。说是“汽车厂”,其实应该叫汽车修理厂)
屁大点的小活儿。之所以耽误了好几天,是3401厂的师傅们,在研究小破车后改的车楼和加装的暖风系统……
吃完午饭,吕红梅把这几天曲卓用的科罗娜送回基金会,开着漆面崭新的小破车回软件中心,接上曲卓奔北大。
下午的课程比较简单,检查十四个组在接受吴兰兰的指导后,讨论出来的工程计划。
有点无奈,集成了三百多号人的智慧,出的十四份方案同质化严重。
不是互相借鉴抄袭,是受想象力的限制,完全是在现有的“word”文字排版软件的圈子里做加法。各种实践思路看着头头是道,实际上一团糟。
最大的问题是,现今计算机性能有限。实现总体排版总体编辑,内存和显示单元根本吃不住劲。
想要在有限的硬件条件下,实现大版面编辑,最好的办法就是裁剪分片。
先对大的版面进行总体规划,随后进行分割,逐一编辑。
文字板块输入文字、调整字体、字号、字色。图片板块留白,后期进行凸版压印。
所有版面单独编辑完成后进行合并。
预览属于缩略图快照,以较低像素显示总体布局,可以将资源占用控制在硬件的承载范围内。
如果是从无到有的编辑整个软件,对一帮半瓶水都不到的学生们来说,无疑是极为困难的。
但借助“word”现成的底子,实践起来其实并不是很难。
虽然“并不困难”,曲卓还是像模似样的带着大家去了一趟校报编辑部。
详细的了解了校报的版面设计、制版和印刷流程,用引导的方式,启发学生们想到正确的解决方案。
顺带着,给校报的编辑提了些小意见,又提供了一些让人眼前一亮的小想法。
比如,虽然是校报,但不能只拘泥做报纸嘛。
是不是可以搞一些……有时间厚度的,通过点点滴滴的平凡瞬间积累出来的,更能触动人心的画报或画集。
不要拘泥于北大的小圈子,可以把视野投向全社会。
拍一拍环卫工人、公交司机、长安街上的四季。
对,还有国科院。
通过镜头,记录下那些不平凡的人,让人眼眶发热的平凡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