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5章 大族的内幕(1 / 2)

第625章大族的内幕

日头大约中午的时候,杨一笑到达临安柳家的住址。

在路上的时候,柳云小心翼翼介绍,这处宅邸并不是柳家的祖居,而是家族在京师之中的宅子,规模虽然不小,但却比不上祖居的数十之一。

这话杨一笑信,因为他这几年已经见识过不少豪门大阀的族宅,大,真的很大。

古代大族,聚群而居,族支越是强大,族宅也越庞大。

后世由于房产开发拆迁以及某些不方便说的历史因素,导致了许许多多的古代经典建筑物被拆掉推倒,所以后世之人几乎都没有见过古代族居,因此在脑海中也就形成不了那种庞大的印象。

但是,有一些旅游爱好者,他们或是因为喜欢古代文化,或是因为偶然间的兴致兴起,于是专门去游览国内仅存的大族古居,进而见识过那种堪称震撼的建筑群。

真的堪称震撼……

比如现今的某某大院,占地面积高达25万平方,如果折算成亩,好几百亩的数字。

没有亲眼见过的人根本无法形容那种不可思议。

几百亩啊,放眼一望全是房屋,宛如一座小城,并且真的有城墙。

大族占地而居,建筑鳞次栉比,最外围是高高的城墙,每天有成队的兵丁在巡视,城墙之内则是数之不尽的小院落,那些大大小小的院落代表着大大小小的分支。

【有喜欢旅游见识过古大院的朋友,这里可以给别的朋友科普下,形容一下,古代大族,或者大家自己去刷视频吧,保证惊呆你的下巴】

……

杨一笑并没有第一时间登门,而是先站在附近的长街上眺望一阵,好半天过去之后,方才缓缓吐气开声,不无感慨道:“朕虽然已经见识过许多次,然则对于士族大阀的族聚仍旧震撼……”

“全族共住一大院,这院子却似一座城,你们有着自己的城墙,有着属于自己的私兵,那些在城墙上巡视的所谓家丁,其实谁都明白那就是你们家族的私兵。”

“朕在起家之初曾经养过私兵,因此朕比任何一个皇帝都明白私兵意味着什么……”

“自古以来,皆是如此,吃谁的饭,跟着谁干!”

“让杀谁,就杀谁!”

“这便是自古以来的士族门阀之威……”

“朕的一位姻亲曾经跟朕说过,他们家族在江淮的族宅占地几百亩,拥有家丁奴仆高达数万人之多,私底下常年豢养着几千人的精兵。”

“朕读历史典籍,遥想朕之大唐以前的那个大唐,书籍上面有隐晦的记载,言称关陇大族拥有猎国之力。”

“此外还有,五姓七望,号称巨阀,私兵数万,并且士族的私兵全是不缺粮食的精兵,在天下大乱之际随意便可加入逐鹿的行列。”

呼!

杨一笑一边说着一边倾吐一口气,语重心长的对老崔等人道:“他们柳氏这座宅子算是小的,毕竟这里不是他们的祖居,如果是祖居的话,真会大如一座小县城。”

崔寒山抬眼眺望,皱着眉头沉吟开口:“这里不是祖居,已然占地百亩,由此可见士族何等庞大,族中的丁口人数又是何其庞大。”

杨一笑点点头,随即目光看向柳云,问道:“你们家族在常州的祖居有多大?”

柳云毫不隐瞒,压低声音躬身告知:“回陛下,大得很,比您眼前看到的大上十倍有之,因为那里才是我们柳氏的盘踞地,只要那里不倒,柳氏就不会出问题。”

杨一笑再次点点头,目光略显一丝玩味:“这么庞大的家宅,族人数量必然几万,由此所需要的财富和供养必然骇人,朕猜测在常州那边恐怕半个州府已经落入你家了吧。”

柳云不敢否认,再次躬身回答:“陛下英明,确实如此,整个常州一府六县,九成以上的土地都姓柳。”

杨一笑猛然冷声一句:“这些土地兼并的过程恐怕都带着血,是不是?”

柳云倒也豁得出去,几乎不做任何遮掩,直接承认道:“陛下,自古一向如此,大族的财富从何而来,不就是从黎民百姓身上榨取么。”

杨一笑对他更加赞赏,以至于晒为调侃了一句:“你倒是敢说,不怕惹朕对你这个士族出身不喜么?你应该知道朕的出身,我曾经是最底层的那种受压迫者。”

柳云叹息了一声,面带苦涩道:“陛下,小臣为什么不敢说?陛下您曾经是最底层,小臣何尝又不是一样呢?等会您到了小臣的家中,一眼便知道家境如何窘迫。”

这人说着,再次叹息,语气更加苦涩道:“柳氏大族确实巨富,可那是族群上层才能享受的富裕,像小臣这种支脉底层,我们唯一享受的待遇恐怕也就是能在族里住着吧。”

杨一笑故意装作不懂道:“这已经很不错了,强过了天下九成以上的老百姓,你可知道,老百姓被户宅税逼得连家都没有。”

哪知柳云却神情悲怆,小声道:“陛下您是真不知么?我们的宅子也是要交钱的。”

杨一笑不由一怔,这事确实出乎他的意料,于是忍不住道:“难道你们住的地方不是族群分配的吗?”

柳云明显呆了一呆,但却迟疑着没敢回答。

显然他担心自己的回答会让杨一笑颜面无光,因为他已经看出杨一笑确实不知道大族之事,为什么不知道呢,不就是因为以前身份底层么。

杨一笑看出他的迟疑,不由温声鼓励了一句:“你大胆的说,算是给朕补足见识,没有人会怪你不敬,反而朕会再给你记上一功。”

柳云这才敢开口,小声小气的具体解释起来……

“启禀陛下,大族之内的规矩大体如下:每一个分支根据大小不同,获得族居之内的一片地方建房子,在最开始建房的时候,这些钱确实是由族里承担,建成之后用于安顿某一分支,世世代代作为这一支的家宅。”

“但是,传承久了任何事情都会变样。”

“比如最初的时候,我们柳氏的祖上有三支,于是就把族宅大院分成三片,每一片属于其中一支的固有财产。”

“随着繁衍生息,一代一代传承,这三大支各自又开始不断的分支,而每一次分支都要划出一些地方建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