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能做麦种的麦穗分开后,剩下的开始大批量的收割,脱粒,扬尘,晾晒等。
花蕾继续在县衙这边监督流程,颗粒归仓。
她发现,自己到了漠北这大半年来,真的是学到了很多。户部各个不同的流程,她都经手了一遍。
民科,仓科,度支科差不多都能干下来了。除了还没亲自去铸造钱币外,其他大差不差的都能摸个一三五了。
等所有麦子全部晾晒干后,称重了麦子的亩产量,平均下来大概只有一百五十斤。这数量比上京城的二百斤还是有一定距离的。
但是,这也没办法,现实问题,不可能一下子就能改变。收好了麦子后,章侍郎才重新让人去收割划做麦种的麦穗。
把麦穗割下来,缚成长束,竖立在打谷场中高而干的地方,晒到极干。
然后,用干艾叶和麦子混在一起收藏,一石麦子,用一把艾叶,这样做是为了防止麦种被虫子啃咬。
最后,用瓦器小心的保存起来,的那个下次播种的时候,收成可以得到加倍。
虽然花蕾没试过,但是,她觉得,百姓们的智慧是无限的。于是,回家后,也学着户部的做法。
把自家仓库里的各种种子,全部检查了一遍,也塞了一些干艾叶进去。
官田的麦子收割的如火如荼的时候,裴靖阳屯的田地里,也开始在收割麦子了。
因为士兵们力气大,肯下功夫,所以田地里的麦子长得也还行。完成了收麦子的全部流程后。
裴靖阳给章饲侍郎送回了全部的麦种后,又按照前面说好的,另外给了两成的麦子。
其余的,他留了一部分做麦种,剩下的,也没放在军营,而是按照人数,每个士兵都分发了下去。
家里不在漠北的,用银子折算给他们。一顿操作下来,每个士兵能拿到将近五六十斤的麦子。
虽然,看上去不多,但是,这也是因为前面麦种是借来的,加上荒地,肥料不够的原因。
另一方面,屯的田地还不够多。听说,今年土地刚解冻,裴靖阳就开始下令开荒了。
而且,种子也不问章侍郎拿了,而是,悄悄的提前和花蕾打了招呼,问她拿了不少的玉米种,开始种玉米了。
玉米是盛武帝极力推广的,自己多种些,盛武帝没道理不同意。而且,裴靖阳也已经打算好了。
等玉米成熟了,玉米种也跟着朝廷的做法,推广种植。优先售卖给士兵的家属。百姓原意买,他也同意。
反正,除了种子,他不会留存多余的粮食放在军营。售卖的银子,也不放自己的口袋,而且全部补贴给士兵。
毕竟,雪灾的时候,其他救助百姓的人,都拿到了朝廷的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