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点子公司(2 / 2)

李昊挺佩服这个生猛的汉子的,别看人家个不高,带着个老式黑框眼镜,跟个书呆子似的,那是真的有点儿水平。

李昊对于这里面的弯弯绕绕也弄不明白,但有一点他是知道的。往往很多问题他就不是什么政策问题,而是人的问题。

就比如他调研的另一家企业,明明厂子的产品一塌糊涂,压根就没有任何竞争力。

厂领导一不说更新迭代,二不说技术攻关,三不说节约成本,四不说促进销量清积压品。

厂里面充斥着关系户塞进来的七大姑八大姨,吃饷不干活的比干活的还多,加上退休职工的退休金和医药报销,厂子如同背着重重的累赘前行,能走的顺畅么?

厂领导搞办公室斗争和吃吃喝喝人情往来那一块儿倒是一把好手,最后弄虚作假一番,拿个什么什么奖,拍拍屁股当官去了,厂子里一地鸡毛也跟人家没关系了。

看到这个李昊就不爽,直接写了份报告提交上去申请执行追责制,话说没有这个,就是化了三角债又如何?

企业只会成为那些人向上爬的跳板,他们管你企业是死是活呢?都跟人家没关系了操你那份心?

当然,那些有心搞好企业的也大有人在,比如有的厂领导就敢"冒天下之大不韪",重金悬赏能人为自己厂卖货。

李昊对这个很感兴趣,后世有的很多策划公司和销售公司这个年代可没有,这也是一条好路子,最起码能让很多头脑灵活的人才脱颖而出。

李昊提出成立一个点子公司,专门为企业出谋划策。只是要做这件事可不是简单的,首先一点,就是这个怎么付费的问题。不要觉得帮企业销售了就可以得到辛苦费,要真那么简单还有三角债?

还有就是怎么规范整个销售策划行业的问题,要知道策划和推销这玩意儿一直到后世都是诈骗重灾区,就比如老百姓常见的直播带货,翻车的可不是一个两个。

还有国企责任人划分的问题,如今这个年代,国企是集体性质,没有具体能追究的责任人,就算和个人有了矛盾冲突,你去法院告都不知道该告谁合适。

李昊不是经济专家,种种问题纷纷杂杂,不是一个人两个人能搞定的事儿。他所能做的只是提出一种观念,一个模式,然后亲自带头试一试,让上面看看,这种模式是可行的,再慢慢纠正其他不正确的。

说真的,下岗潮真的很恐怖,李昊不愿让那么多人承受这份苦楚,他有时候看到那些待在厂办公室看报纸喝茶水、没事儿打打牌打打毛衣就能领着比普通工人还高工资的那些关系户是真不爽,可他又能怎么办?

好在上面给他管的企业从来不在意他的管理模式,对他开除那些混工资的关系户也毫不在意。

也不是没人闹腾,可李昊还怕他们?你敢胡闹,我连同你背后的关系一块送进去,特别是那种喜欢纠结一股心术不正的势力和李昊对着干的,总让李昊感到兴奋。

后世自己是个小人物,除了心里不爽暗骂几句什么都做不了,可如今攻守易形了,再不出口恶气我tmd不是白来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