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孤注一掷(2 / 2)

骑兵突袭要的就是一个突然性,五千羯族精锐骑兵一旦进入洛阳盆地,就得马不停蹄直冲洛阳城而去,路上一点都不能停。

所以在等到合适的突袭时机之前,董超都不会带着五千羯族精锐骑兵通过伊阙关进入洛阳盆地区域。

而董超等待的时机便是一场雪!

他没有等多久,率军来到伊阙关附近两天以后,一场大雪如期而来。

董超没有在夜晚的时候趁夜潼关伊阙关然后直扑洛阳城,直扑唐军大营,而是又等了一夜,到第二天清晨天蒙蒙亮的时候才通过伊阙关。

历史上很多次突袭敌军营地都是夜袭。

不过这一次石虎给董超的命令却不是夜袭。

原因很简单,石虎是希望董超的这五千羯族精锐骑兵突袭唐军大营,要么能搅得唐军大营一片大乱,要么能找到唐军粮草囤积地,一把火烧了唐军的粮草。

如果是夜袭,想要看到唐军粮草囤积地太难了。

可能就隔着几十米,你都看不到那是唐军粮草囤积处。

白天却不一样,隔着几百米都有可能看得到唐军粮草囤积处。

而且夜袭通常是双方距离比较近才好施行,像董超与其麾下五千羯族精锐骑兵,他们距离伊阙关都有十里,通过伊阙关以后又还要马不停蹄的再跑七十多里才到洛阳。

前后八十多里距离,若是夜晚行军,到洛阳的时间将比白天慢一倍都不止,被唐军斥候发现以后,消息提前传到唐军大营的可能性更大,有可能好不容易跑到洛阳,唐军却已经提前做好了准备。

董超等五千羯族精锐骑兵通过伊阙关以后,立刻马不停蹄直扑洛阳城而去。

他们过伊阙关以后大约六七里便被一支唐军斥候小队发现。

唐军斥候小队大惊失色,毫不犹豫拨转马头,直奔洛阳,要把消息传回大营去。

然而,唐军斥候小队虽然发现这支羯族精锐骑兵的时候,双方相距足有三四百米,但是双方都骑着战马,速度方面没有谁比谁更有优势。

虽说羯族骑兵在伊阙关以外跑了十里到伊阙关,入关以后又跑了六七里,被唐军斥候小队发现的时候,他们表面上看坐下战马比唐军斥候坐下战马多跑了十六七里路程,似乎战马体力消耗更大。

但却并不是这样算的。

唐军斥候本身就一直骑着战马游弋巡视,本身战马就不是停在一处以逸待劳,战马也不是巅峰体力状态。

双方一前一后,唐军斥候任凭马不停蹄的策马狂奔,也始终无法与后方的羯族精锐骑兵拉开多远的距离。

好在距离洛阳越近,唐军斥候游弋的密度便也越大。

同时,发现羯族骑兵的第一队唐军斥候距离伊阙关只有六七里,羯族骑兵相较而言只是多跑了十六七里,第一队唐军斥候坐下战马的体力并不比羯族骑兵好多少。

但随着羯族骑兵又狂奔了二三十里,碰到第二、第三队唐军斥候的时候,他们坐下战马却是相当于比第二、第三队唐军斥候坐下战马奔跑了三十多四十多里。

哪怕唐军斥候坐下战马的体力也不是巅峰状态,但却肯定好过已经狂奔拉三四十里的羯族骑兵坐下战马。

最终,一队唐军斥候比羯族骑兵更快大约四里地的距离,首先跑进唐军大营,把消息送到了刘绍手中。

……

“一支数量不明的羯族骑兵正直奔洛阳而来,至少几千骑,距离我军大营仅有三四里?”刘绍吃了一惊。

由于唐军斥候急着把消息传回大营,根本来不及仔细观察估测羯族骑兵具体数量,只知道听战马驰骋,马蹄轰隆的声音来估测不下于数千骑。

刘绍也仅仅只是有些吃惊,并不慌乱。

只要不是草包将领,其统帅的军队营地,本身就有完备的防御。

哪怕是一点消息都没有得到便被敌军直接突袭大营,也不是那么容易就出问题的,更何况他提前得到了消息。

纵然敌军距离仅有三四里,用不了一小会就到,其实也来不及做多少反应,却也比一点消息都没得到的直接被突袭的情况要好得多。

“吹响号角!”

在刘绍的命令下,中军大营外面,几名唐军传令兵全力吹响号角。

顿时听到号角声的唐军大营几个方向的士兵,全部开始防范起来。

天空不断下着大雪,大量唐军士兵往大营外围集结,更有大量弓箭手,拿着弓箭,身背箭壶,做好射箭的准备。

虽说唐军大营只是一座能宿营五六万士兵的营地,但面积却也非常大。

事实上,刘绍就算提前得到消息,可是因为大营范围太大,以及还不确定羯族骑兵究竟会从哪一个方向突袭大营,所以他其实也做不了太多准备。

不过在他看来,能提前一小会吹响号角,让大营内所有士兵备战,已经足够了。

很快,董超等五千羯族精锐骑兵,出现在唐军大营内唐军士兵的视线范围。

羯族骑兵突袭唐军大营的方向是西侧,也就是唐军大营的后方。

以正常的道理推算,唐军粮草更大概率囤积在军营的后方区域,毕竟如果是从晋阳五郡运粮,过函谷关到唐军大营,本身也是最先送到大营的后方区域。

而且大营的前方直接面向洛阳城,无论是防备城内守军出城,还是要强攻城池,军营前方区域都不太适合用来囤积粮草物资。

“轰隆隆……”

羯族骑兵距离唐军大营越来越近。

虽然天空正下着雪,地面上也有许多积雪,战马远没有夏秋的时候跑得那么快,但也不比人全力奔跑慢多少,不到十个呼吸时间就能缩短一百米。

唐军大营边缘的了望塔,看到羯族骑兵的时候,双方距离有三四百米,不一会便缩短到两百米,一百五十米……

“准备!”

大军大营前沿,唐军将领大声对弓箭手下令。

顿时,已经集结在大营前沿的唐军弓箭手群,纷纷开始搭箭弯弓,做好齐射箭雨出去的准备。

然而先射出箭雨的并不是大营内的唐军弓箭手,反而是向唐军大营冲锋过程中的羯族骑兵。

冲在最前面的几十名羯族骑兵,首先射过来一轮箭雨。

唐军大营内,保护弓箭手的唐军刀盾兵在箭矢即将飞到的一瞬间,立起盾牌,阻挡箭矢。

箭矢钉在盾牌上,也有一些钉在唐军大营边缘的木栏,以及唐军弓箭手与刀盾兵前面摆放的拒马上面,却是没有一支箭矢真正杀伤任何一名唐军士兵。

不过,羯族骑兵这抢先射过来的几十支箭矢,本身也不是为了杀伤多少唐军士兵。

而只是为了牵制唐军弓箭手,让唐军弓箭手更晚一些射出箭雨,羯族骑兵能更接近唐军大营一些。

虽说只是牵制了唐军弓箭手仅两个多呼吸时间,却也让羯族骑兵多接近唐军大营二三十米。

“射!”

在冲在最前面的羯族骑兵距离唐军大营前沿仅五十多米的时候,唐军弓箭手射出第一轮箭雨。

“咻咻咻!”

相较于羯族骑兵刚才射过来的只有几十支箭矢,唐军弓箭手足足射出去近三百支箭矢,真正的箭如雨下。

只要靠近到六七十米距离,羯族骑兵身上的单层铁片盔甲便大概率防护不住箭矢的穿透。

一瞬间,便有十几名羯族骑兵中箭坠马,同时有五六匹战马也因为被射中要害,或者同时被射中多箭,连带着马背上的羯族骑兵一起翻倒在地。

一轮箭雨足有二十多名羯族骑兵伤亡,几乎十支箭矢就能杀伤一名羯族骑兵。

羯族骑兵丝毫不敢停顿,继续朝唐军大营冲锋。

又冲过大约三十米以后,唐军弓箭手射出来第二轮箭雨。

这一次由于冲进七十米以内距离的羯族骑兵数量更多,箭雨的杀伤效果便也更大,超过三十名羯族骑兵在第二轮箭雨下伤亡。

此时哪怕冲在最前面的羯族骑兵,距离唐军大营前沿也还有二十多米距离。

毫无疑问,他们起码还要再承受唐军弓箭手一轮箭雨,才能冲到唐军大营前沿。

果然,又在唐军一轮箭雨下伤亡三十一二人,总共伤亡超过九十人,冲在最前面的羯族骑兵抵近了唐军大营。

以付出近百骑的伤亡,才能抵近唐军大营前沿,这对于羯族骑兵而言其实非常吃亏。

不过羯族骑兵此次趁大雪突袭唐军大营,本身就带有赌的性质,开弓没有回头箭,纵然再吃亏,他们也都只能硬着头皮继续下去。

抵近唐军大营只是刚开始,要想真正冲进唐军大营内,还要突破唐军大营外围的木栏,以及三层拒马。

对此,羯族骑兵倒是早有准备。

只见冲在前面的羯族骑兵之中,有两百多人不是配备弯刀、长枪、弓箭等兵器的正常骑兵,而是一手持斧,一手持盾牌。

他们撑着盾牌,顶着唐军弓箭手的箭雨,冲到唐军大营前沿,打算用斧头砍开唐军大营边缘的木栏,搬开阻拦骑兵的拒马,为后续羯族骑兵直接冲进唐军大营打开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