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狡兔死,走狗烹,韩信之死真的是因为功高盖主吗?
[唐僧他爹就被冒名顶替了。]
[绣春刀里的靳一川,也是冒名顶替的。]
[这个秘密,我吃你一辈子。]
[那是小说。]
[小说来源于现实。]
[如果真这样干了,并成功顶替了,抓紧时间捞银子,差不多了就赶紧跑。]
[九族和银子,你怎么选?]
[我选银子。]
[上世纪90年代有人伪造档案,成了市里的三把手,这是真的。]
[古代遍地文盲,解放之后扫盲,读书识字的人才变多,古代冒名顶替官员概率反而更小,除非顶替的那个人也是读书人。上世纪伪造档案倒是真的,因为当时都是纸质档案,没有联网,有机会钻空子。]
……
【狡兔死,走狗烹,韩信之死真的是因为功高盖主吗?#韩信】
“兵仙啊!”
“韩信死的冤吗?”
“再冤也没有岳武穆冤!”
【“功高震主啊,鸟尽弓藏,兔死狗烹。”】
【“我绝不会做背弃汉王的事情,你再说我就杀了你。”】
【“陛下的时间不多了,我们也都老了,可他韩信只有35岁。”】
【“韩信,你一生做人太轻狂自大,眼中看不上几个人,我会让一群女子将你处死。”】
“韩信是被女人杀死的?”
“史书记载,韩信是宫女用竹竿捅死的。”
“后世电视剧拍的倒是很还原!”
【“封无可封,赏无可赏,唯有杀之。”】
【“结合当时局势,韩信作为汉初最锋利的剑,他的死是必然,但死因并非只是功高震主,而是多种因素。”】
【“刘邦称帝立国之后,分封了异姓诸侯王。”】
【“这些曾经与刘邦并肩战斗的诸侯王,却为了各自的利益与朝廷的关系日益紧张,酿成了多次叛乱。”】
【“而韩信被杀与叛乱频发的历史背景密不可分,正是在刘邦出关平叛期间,淮阴侯韩信被杀。”】
【“根据《史记》和《汉书》记载,韩信被指控与陈豨密谋反叛。”】
【“陈豨是刘邦的亲信,被任命为代国相国,后起兵反汉。”】
【“吕后和萧何声称韩信与陈豨勾结,意图在长安发动叛乱。”】
【“而韩信被贬为淮阴侯后,已无兵权,且长期受到刘邦和吕后的监视,谋反的条件不足,且韩信曾多次表示对刘邦的忠诚,甚至在楚汉战争中有机会自立为王时,也未背叛刘邦。”】
【“陈豨叛乱时,韩信并未采取任何实际行动,谋反的证据主要来自吕后和萧何的指控,缺乏直接证据。”】
【“所以,韩信谋反的指控可能是吕后和刘邦为了铲除潜在威胁而制造的借口。”】
【“《史记·吕太后本纪》中所说,所诛大臣,多吕后力。”】
【“吕后绝对是汉朝的实际掌权者之一,她对功臣集团充满戒心,尤其是韩信这样的军事天才。”】
【“由于早年的经历,比如刘邦的各种不负责不担当,吕后极其缺乏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