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是当时那人学习速度太快,对佛经的理解也有一些独特的见解,让他印象深刻。
“原来是施主,老衲失敬了。”灵云没想到当年之人竟是江微尘易容,那时的他好似正在被少林和江湖针对。
江微尘劝解道:“禅师,佛说一切诸劫,皆是历练。一切众生,本自佛性。信佛不是信庙中佛,而是信心中佛。
佛门良莠不齐方有此劫难,但这是劫难,可又何尝不是历练,若心怀菩提心,心中有佛,那何处不是修行,须知万般经历皆是修行。”
“多谢施主好意。”面对江微尘的劝说,灵云先是感谢,随后才说道:“佛经佛理老衲自然明白,也不在乎于何处修行。
但老衲时日无多,一生礼佛,信心中佛,但更敬庙中佛,如今庙中佛受辱,老衲无力扞卫,自无颜存活于世。”
“禅师,你错了,一个称呼而已,一切皆是禅师你认为其受辱,焉知其可能一点也不在乎。
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这八苦是实现涅盘与超脱的重要阻碍,同样是成佛的阻碍。
若庙中佛还执着于荣辱,那证明他还放不下烦恼和执着,若其放不下,那就和我们一样,那他何以成佛?
可他既然成佛了,既然已经被供奉在庙中了,那就证明他已放下了。
你说他是佛祖他不会觉得高兴,你说他是天尊,他也无所谓,并不会觉得受辱,亦不会心起波澜。”
灵云禅师听到这话,明显愣住了,同时愣住的还有一众面如死灰准备赴死的僧人。
他们能有赴死的决心与勇气,那就证明他们是一心向佛之人。
坦然赴死也只是不想见到之后改佛为道的举措,不想见自己参拜一生的佛陀受辱。
可如今有人告诉他们,那只是他们一厢情愿的想法,实际上佛陀压根不在乎。
“佛祖菩萨都不在乎,那他们还有必要这么在乎吗?这是不是有些自作多情了?”
这是众多准备赴死的僧人此时内心的想法。
场内众僧侣一时间面色急剧变化,有欣喜,也有困惑。
欣喜的是那些不想死的人,江微尘劝住了那些坦然赴死的,没有对比,也就不显得他们贪生怕死了。
困惑的则是那些原本准备赴死的高僧,他们没有怀疑庙中佛的真假,内心坚定其已成佛。
成佛了自然放下了荣辱执念等,也就不会在乎称呼了。
可他们又隐隐觉得不对,却一时间无法反驳。
“妙啊,实在是妙啊。”另一边的林灵素不断赞道。
他并没有因江微尘阻止那些高僧自杀而不高兴。
他对真正的高僧其实并不厌恶,厌恶的只是那些道貌岸然,说一套做一套的的僧人。
他要报复整个佛门也只是因为佛门这样的人太多而已。
赞叹的同时,林灵素又有些兴奋,改佛为道的道路畅通了。
原本他想更改佛门信仰神灵的称呼及庙宇称呼除了强制外,别无他法。
但如今却没想到竟被江微尘三言两语解决了。
三言两语就能让这一众高僧自我怀疑,林灵素有些自愧不如。
他之前辩论虽然胜了,但却只是胜在佛门的实际作为与经文所述不匹配,并不是胜在佛法上。
而江微尘所言却皆是佛法,以佛法说得那些高僧自我怀疑。
之后他再以此言为引,更改称呼就会容易了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