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章 李峰的总参谋部(1 / 2)

随着全面攻势的展开,人类帝国的战线如同洪流般向前推进。

其中,星界军(ImperialGuard)作为主力,浩浩荡荡地碾压过混沌的防线。在「神弹」留下的圣洁白色粉尘中,无数战车与装甲部队如钢铁洪流般疾驰而过,碾碎焦黑的大地,撕裂混沌的最后残喘。

那些曾经令人恐惧、充满憎恶的恶魔,在弥漫的白色尘埃中哀嚎挣扎。他们试图拼死反抗,但因受到“辐射”影响,他们的躯体正逐渐溃烂,亚空间能量被扭曲瓦解。他们的嚎叫声从狂怒变为恐惧,最终化作微弱的哀鸣。他们之中有的试图逃离,有的仍妄图反击,但终究抵不过现实的残酷——下一刻,星界军的刺刀与枪托毫不留情地结束了他们的性命。

战壕之中,士兵整编

战线推进之际,星界军的各个单位在李峰抵达后,立刻进行战场整编。数个步兵团被迅速打散、重组,编入新的营级战斗群,以优化战术灵活性与火力配置。

然而,这个整编过程,对李峰而言,简直是噩梦。

帝国星界军的编制,完全继承了英式军事体系的“迷之逻辑”(毕竟Gw是英国公司)。这一套混乱、抽象且毫无逻辑的部队编制,恐怕能让任何接受过专业军事培训的指挥官都气得暴跳如雷——尤其是像李峰这样,走的是「老普鲁士总参谋部体系」、追求专业化、系统化军事规划的家伙。(老毛奇直呼内行)

也就是说,李峰打仗靠的不是他自己的“用兵如神”,而是他手下的一套领导班子,也就是「总参谋部」,专业化、高效的军事指挥机构,负责军事规划、情报收集、作战指挥和后勤保障等工作:

总参谋部军官接受专业的军事教育和训练,具备高度的专业素养;负责制定详细的作战计划和后勤保障方案,确保军队的作战行动有条不紊;负责协调各军种之间的作战行动,确保军队的整体作战效能;责分析军事形势,预测未来战争的发展趋势,为最高军事指挥官李峰提供战略建议。

帝国的征兵方式,和英国的传统征兵制度类似,采取“地区征兵制”,也就是说,部队的编制完全取决于所在星球或地区的征兵情况。

举个最直观的例子:

格拉斯哥第二步兵团,全员700人,而曼彻斯特第四步兵团,其中一个营就有2000人。两者虽然同属“步兵团”,但人数、装备、火力配比完全不同。

更荒谬的是,由于各个地区的经济、人口、资源状况不同,导致同为步兵团的单位可能有天差地别的战斗力——贫困地区征兵的部队人数稀少,装备寒酸,而富裕星球的部队不仅人数庞大,装备甚至堪比半个旅!

同样是一个团,可能战斗力相差十倍,这对整个指挥系统而言,简直是灾难。

李峰对此的评价很简单,直接用了一句“大逆不道”的话:

“这玩意……皇老汉是真的该死啊!!!”

在李峰的指挥体系中,最大的战略编制是“师、旅”级单位,但真正的作战核心是“营级复合战斗群”。这些战斗群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步兵营”或“装甲营”,而是根据任务需求灵活整合的模块化作战单位:「合成营」。

他的战法核心在于:多层次火力侦察,武装渗透与快速打击,空中与远程火力协同。(格拉西莫夫直呼内行)

李峰不会按照帝国星界军那种死板的方式部署团、营、连,而是以“任务导向”进行战术编组,通过小规模、多轮次、多点位渗透打击,迅速瓦解敌军体系,辅以远程火力洗地,最终完成既定战术目标。

在战术会议上,李峰毫不留情地批判了克里格死亡军团为首的“不要命战术”。在他看来,这种靠人命堆战术的方式简直是在浪费帝国的珍贵兵力。

尤其是克里格那些指挥官,一谈战术就是:“冲冲冲!”、“誓死效忠帝皇!”、“我们的任务就是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