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一章(2 / 2)

“不可。高棉的乱局不能让公主陷入其中。”右丞相俞法晨站出来立马反驳林墨的方略。

我沉思了许久最后下旨“封吴其平为高棉总督,主管高棉境内一应军政要务,指挥高棉境所属军队。命占姜王戴灵汐率本部兵马火速支援吴哥城,接旨后务必一日内抵达吴哥城下。太子戴寿宁立马赶往秀山郡,让驻扎在秀山郡的虎狼军与旦当驻军换防。”

众人躬身接旨,然后便退下了。只有俞法晨站在原地一动不动,像是在抗议。

“法晨,你不要怀疑朕对灵汐的关爱。如果可以,我也不想让灵汐卷入高棉的乱局。让灵汐去一是的确灵汐的兵马离高棉最近;二是灵汐治理占姜,与占姜族人关系不错,占族又是占姜族的分支。也能避免一些伤亡。”我无奈的看向俞法晨解释道。

俞法晨没有说话,只是一甩衣袖后大步的离去了。

御书房内就只剩下我一人,楚启明看到我脸色不是很好也识趣的退到了屋外侍候。

我推开紧闭的窗户,想让空气流通一下,来冲散屋内的沉闷。

而在这件事彻底结束后,我才知道我现在的决定有多么的英明。

此刻的吴哥城被战争的阴云所笼罩,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绝境。叛军如潮水般涌来,将这座城市团团围住,城外的景象一片狼藉,宛如人间炼狱。

吴哥城外的田野,曾经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嫩绿的麦芽在微风中摇曳,农民们辛勤劳作,盼望着收获和新生活的希望。

可如今,叛军的铁蹄无情地践踏而过,稻田被肆意毁坏,稻穗散落一地,就像农民们破碎的梦想。

那些本就简陋的农舍,也未能幸免于难,被叛军一把火点燃,熊熊大火冲天而起,滚滚浓烟弥漫在空气中,刺鼻的焦糊味让人窒息。

农舍的主人,有的被叛军残忍杀害,尸体横七竖八地躺在地上,鲜血染红了土地;有的则被迫逃离家园,拖家带口,满脸惊恐地向着远方奔去,身后是他们曾经生活的一切化为灰烬。

道路上,随处可见被丢弃的物品,有叛军匆忙行军时掉落的武器,有百姓逃亡时来不及带走的衣物和生活用品。

车轮的痕迹交错纵横,深深印在泥土里,诉说着战争的混乱与匆忙。路边的树木,有的被砍倒,用来设置路障;有的则被炮火击中,残枝断叶散落一地,仿佛在无声地控诉着这场残酷的战争。

河流也不再清澈,水面上漂浮着各种杂物,有战死士兵的尸体,有被烧毁的船只残骸,还有牲畜的尸体。

河水被鲜血染红,散发出阵阵恶臭,让人作呕。曾经在河边嬉戏的孩子,如今已不见踪影,只有那空荡荡的河岸,见证着战争的残酷。

叛军的营帐密密麻麻地分布在吴哥城周围,宛如一片黑色的海洋。营帐中,传出士兵们的喧哗声、兵器的碰撞声,以及偶尔的争吵声。他们的脸上,有的充满了对胜利的渴望,有的则带着疲惫与迷茫。

这些叛军,大多是被煽动起来的占族和蒙崔族民众,他们怀着对失去权力和利益的愤怒,盲目地跟随着首领,投身到这场战争中,却不知道等待他们的将是什么。

在吴哥城的城墙上,守军们严阵以待。他们的眼神中,既有对叛军的警惕,也有对战争的无奈。

他们望着城外那片狼藉的景象,心中充满了忧虑。这些守军,很多都是来自当地各族的族人,他们的亲人和家园就在城外,如今却被战争破坏得面目全非。他们不知道这场战争还要持续多久,也不知道自己能否守住这座城市,保护好城中的百姓。

城外的百姓,为了躲避战火,纷纷涌入临时搭建的难民营。难民营里,拥挤不堪,人们的脸上写满了恐惧和绝望。

孩子们蜷缩在父母的怀里,哭泣着;老人们坐在一旁,默默地流泪,感叹着命运的无常。

吴哥城外的这片狼藉,是战争的残酷写照。它不仅摧毁了人们的家园和生活,也让无数人的生命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中。在这场战争中,没有真正的胜利者,只有无尽的伤痛和损失。

而吴哥城,这座承载着无数希望的城市,在叛军的围困下,依然顽强地坚守着,等待着命运的转机,等待着和平的曙光再次照耀这片土地。

两日后的深夜,还在御书房等着戴灵汐消息的我终于把消息等到了。

高敬之连夜赶进宫来送来吴哥城的最新战报:戴灵汐在昨日黄昏已经赶到吴哥城下,当即便与叛军交战。戴灵汐与手下的两千重甲、一千骑兵一路杀穿敌营,斩首不下五百,最后安全的进驻到了吴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