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因陀罗和崔浩虎依旧不为所动,他们继续坚持自己的无理要求,甚至再次扬言要杀进皇帐。
营帐内的气氛变得异常紧张,御林军们纷纷握紧了手中的兵器,随时准备应对突发情况。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不语的布农族首领郭原站了出来。他先是向我行了一个大礼,然后说道:“陛下,我布农族一直对朝廷忠心耿耿,愿意接受朝廷的册封,也愿意随陛下一同回王都任职。我相信,朝廷一定会带领我们走向繁荣昌盛。”他的声音坚定而诚恳,在这紧张的氛围中,如同一股清泉,让人感到一丝欣慰。
我看着郭原,心中对他的忠诚十分赞赏。当下便下旨:“吴其平,把高棉一些无主之地再赏给布农族作为领地,以表彰他们的忠诚。”吴其平领旨后,立刻表示会妥善安排。
“两位,你们还要坚持吗?我们大营里虽只有五千御林军,但都是我大理国最精锐的战士。你们在大营外虽说有几万人,但是在陛下眼中一样都是土鸡瓦狗。顺道告诉你们,太子领兵三万离此处不到两里,瞬息可至。”楚启明脸上虽说挂着笑容,但是说出来的话却让人胆寒。
因陀罗和崔浩虎看到这一幕,心中开始有些动摇。他们意识到,若是继续坚持下去,不仅得不到任何好处,还可能会被朝廷彻底孤立。
吴其平趁机再次劝说:“两位首领,看看郭原首领,他为自己的族人选择了一条光明的道路。你们难道就忍心让自己的族人继续在战争的阴影下生活吗?”
楚启明也说道:“而且,你们若是接受朝廷的册封,成为大理国的一部分,你们的地位和权力将得到朝廷的认可和保障,这比你们现在的无理要求要实际得多。”
因陀罗和崔浩虎对视一眼,他们的眼神中开始出现了犹豫。他们想起了族中的老人和孩子,想起了那些在战争中死去的族人。他们知道,继续抵抗下去,只会让自己的族人遭受更多的苦难。
最终,因陀罗长叹一口气,说道:“陛下,我们愿意放弃抵抗,入王都接受册封。但希望朝廷能够遵守承诺,善待我们占族。”崔浩虎也跟着说道:“我们蒙崔族也愿意。”
我微笑着点了点头,说道:“只要你们真心归附,朝廷自然不会亏待你们。大理国是一个包容的国家,欢迎各部落共同为国家的繁荣贡献力量。”
我慢慢的站起身来看向俯首的两人继续说道“吴哥城外,朕与你们祭天以告天地。这次你们背信弃义,朕姑且饶你们一次,但若有下次,定斩不饶。”
三日后,大理王都沉浸在一片庄严肃穆又不失喜庆的氛围之中。宏伟的朝堂之上,雕梁画栋,金碧辉煌,阳光透过高大的窗户洒在光洁的地面上,映照着满朝文武身着的华丽朝服,熠熠生辉。
今日,是占族、蒙崔族和布农族三位首领接受朝廷册封的重要日子,这不仅关乎着三族的未来,更象征着大理国南疆局势的稳定与和平,更说明了改土归流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功。
布农族首领郭原,身着崭新的锦袍,步伐沉稳而坚定地走上朝堂。他的脸上洋溢着自豪与感激,眼神中满是对朝廷的忠诚与敬畏。
当宣读圣旨的太监用尖细而洪亮的声音宣布“封布农族首领郭原为吴哥侯”时,郭原立刻跪地谢恩,声音洪亮而诚挚:“臣郭原,定当竭尽全力,为陛下效犬马之劳,守护吴哥之地,不负圣恩!”
紧接着,占族首领因陀罗上前。他虽收敛了往日的傲慢,但眼神中仍透露出一丝不甘与谨慎。因陀罗在叛乱期间的强硬态度,曾让朝廷颇为头疼。
此次被封为吴哥转运使,负责吴哥地区的物资转运与商贸流通,这既是朝廷对他的安抚,也是一种监管与制衡。因陀罗跪地领旨,声音微微有些低沉:“谢陛下隆恩,臣必当恪尽职守。”他心中明白,从高高在上的部落首领到朝廷任命的官员,身份的转变意味着他必须放下过去的执念,遵守朝廷的规矩,才能为占族谋求长远的发展。
蒙崔族首领崔浩虎则是大步流星地走上前,他身材魁梧,满脸络腮胡,此刻换上了崭新的将军服,却仍难掩身上的粗犷之气。当听闻自己被封为虎豹将军时,他眼中闪过一丝兴奋,随即单膝跪地,大声吼道:“陛下放心,末将定当率领麾下将士,为大理国守好南疆,若有外敌来犯,定叫他们有来无回!”
崔浩虎本就勇猛善战,这虎豹将军的封号,正合他的心意,他渴望在战场上建功立业,证明蒙崔族的实力,也为自己和族人赢得尊重。
此次册封,是朝廷恩威并施的策略体现,既给予三族首领一定的地位和权力,让他们感受到朝廷的包容与重视,又通过官职的任命,将他们纳入朝廷的管理体系,加强了对南疆地区的掌控。
在王都休息的几日里,三位首领受到了朝廷的盛情款待。他们游览了王都的名胜古迹,见识了大理国的繁华与昌盛,心中对朝廷的实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布农族首领郭原,对王都的文化和礼仪赞不绝口,他虚心向朝中的学者请教,希望能将这些先进的文化带回布农族,促进部落的发展。
因陀罗则对王都的商贸市场十分感兴趣,他与各地的商人交流,了解市场需求,为日后在吴哥地区开展商贸活动做准备。
崔浩虎则热衷于与大理国的将领切磋武艺,他在交流中学习到了许多新的战术和技巧,对自己的军事能力有了更大的提升。
几日后,三位首领带着朝廷的赏赐和嘱托,踏上了回高棉的路途。他们知道从此他们走上了一条新的道路,而我则认为,大理国已经初步具备抗衡吐蕃、南宋的经济实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