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从上山到上朝 > 第三百二十七章

第三百二十七章(2 / 2)

俞法晨听了,微微一愣,似乎没想到我会提出同行,但很快就恢复了神色,说道:“若陛下能一同前往,那自然是再好不过。臣计划三天后出发,到时候定安排好一切,确保陛下的行程顺利。”

我本还想多和他聊几句,没想到他突然说:“陛下,实在抱歉,臣还有些公事需要处理,得先告退了。”说完,便再次行礼退下。

看着他离去的背影,我不禁笑了笑。这个俞法晨,还是一如既往的雷厉风行、公私分明。

此次前往河内,不仅能看看码头扩建的情况,还能顺便了解一下杨景武剿灭海盗的进展,也算是一举两得。

朕与俞法晨一同前往河内,本以为需要四天的路程,没想到我们日夜兼程,第三天傍晚就赶到了河内城。

之所以能如此迅速,一来是俞法晨只带了相关的吏员,并且一人配备两匹马,这样就能轮流换乘,保持行进速度;二来我也只带了秦统,同样是一人两马。大家都轻装上阵,一心赶路,自然快了许多。

安南郡郡守刘镇南与河内太守吕岩早就在河内城门外等候我们多时。看着他们恭敬的模样,我只是挥了挥手,示意直接去官邸,众人便马不停蹄地进城了。

到了郡守府内,我端坐在主位上,众人先是纷纷行礼。刘镇南上前一步,递上一封军报,说道:“陛下,这是今日水师派人送回的军报。”秦统接过军报,恭敬地递给我。我打开一看,不由自主地笑了起来,脸上满是欣慰与期待。

军报上说杨景武已经策划三日后对海盗据点发动攻击,此战若胜,我国再无海患。看到这个消息,我的内心激动不已,脑海中立刻浮现出日后商船在海上自由航行,再无海盗侵扰的繁荣景象。

我当即让刘镇南速速准备船只,我要亲自看看杨景武这仗怎么打。

原本刘镇南等人还要劝阻,大概是担心我的安危。我心里清楚他们是一片好意,但这场关乎国家海运安全的战役,我实在是不想错过。

就在这时,我看到俞法晨微微向他们示意,众人便放弃了劝阻的想法。我看向俞法晨,他微微点头,似乎在告诉我:陛下放心,一切有我。他的这个举动让我心里踏实了许多,我知道他是理解我的想法,并且会全力支持我的决定。

当夜我就乘船前往杨景武所说的战场。一路颠簸,可我丝毫没有觉得疲惫,满心都是对这场战役的期待。也许是上天眷顾,我的龙船刚到,杨景武那边就已经开始总攻了。

我站在龙船的甲板上,海风呼啸着吹过脸庞,带来一丝咸咸的味道。眼前的海面波涛汹涌,战斗的号角已经吹响,喊杀声震耳欲聋。

只见杨景武站在旗舰的船头,身姿挺拔,威风凛凛。他身着银色的战甲,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仿佛战神下凡。

杨景武观察着海盗的阵型,发现海盗分兵后出现了破绽。他当机立断,亲率旗舰如同一把利刃,从中间把海盗硬生生地分割开来。旗舰的船头高高翘起,快速地破浪前行,激起层层白色的浪花。

随着旗舰的突进,海盗的船队被一分为二,他们的阵型瞬间大乱,原本紧密的配合也被彻底打乱。海盗们惊慌失措,有的船只试图掉头重新集结,却因为慌乱而相互碰撞,发出“砰砰”的巨响。

杨景武趁着海盗混乱之际,开始了各个击破的战术。他指挥着水师的船只,分成多个小队,分别向被分割的海盗船队发起攻击。一艘艘战船如同猛虎下山般冲向海盗,水师们士气高昂,呐喊声此起彼伏。他们熟练地操纵着战船,利用船桨的划动和风力,灵活地调整着船只的位置。

有的水师战船靠近海盗船只后,士兵们纷纷拿起手中的长枪和盾牌,与海盗展开近身搏斗。长枪如雨点般刺向海盗,盾牌则为士兵们提供了有效的防护。海盗们也不甘示弱,挥舞着手中的武器进行反击,但在水师的勇猛攻击下,渐渐落了下风。

而在另一边,杨景武又派出了一些装有火炮的战船。这些战船远远地就开始向海盗船只开炮,“轰轰”的炮声震得海面都颤抖起来。

炮弹带着巨大的威力,准确地击中海盗船只,瞬间木屑横飞,火光冲天。一艘艘海盗船在火炮的攻击下燃起熊熊大火,海盗们纷纷跳入海中,试图逃生。

看到这番景象俞法晨连连拍手叫好:“陛下,这银子没白花啊。”

我也笑着回应道:“之前朕就挂赞杨景武是杨家幼虎,现在看来这只老虎长大了啊。哈哈哈哈。”

在看战场上,激烈的战斗还在继续,杨景武始终保持着冷静,他不断地观察着战场局势,及时调整着战术。他的眼神坚定而锐利,仿佛能看穿海盗的每一个意图。每当海盗们试图组织反击时,杨景武总能迅速做出应对,带领水师将他们的反击彻底粉碎。

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海盗们的抵抗越来越微弱。

杨景武抓住时机,率军登岛。士兵们如潮水般涌上岛屿,与岛上残余的海盗展开了最后的厮杀。在水师的勇猛攻击下,海盗们纷纷投降。最终,杨景武成功缴获物资,俘虏东瀛海盗男女共千余人。

此一战,击沉海盗船只十余艘,歼敌两千余人,在加上岛上的缴获,从此我大理船只南下大洋再也不会有海盗侵袭了。看着眼前的胜利景象,我心中满是喜悦与自豪,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水师也能专心负责海运护航了,我国的海运事业必将迎来新的繁荣。

看到大局已定,我下令龙船返航。我要回河内城好好的给杨景武庆功,给水师庆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