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风云变幻、波谲云诡的西周历史长河之中,时光的洪流滚滚向前,每一朵激起的浪花都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周懿王,这位身处时代旋涡中心的君主,在历史的召唤下,肩负起了守护周王朝的千钧重任。彼时的西周,虽传承数代,底蕴深厚,却也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复杂局面,而来自北方严狁的侵扰,如同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时刻威胁着王朝的边境安全。
面对严狁一次又一次肆无忌惮的侵犯,周懿王深知,退让无法换来和平,唯有主动出击,才能扞卫疆土的完整与尊严。经过深思熟虑,他毅然决定亲自任命虢公为统帅,统领象征着国家核心军事力量的六师,展开一场扞卫国土的壮烈且激烈的讨伐之战。这一任命,承载着周懿王对虢公的绝对信任,也寄托着整个王朝对胜利的殷切期望。
虢公,这位在西周朝堂上声名赫赫的将领,接到任命的那一刻,周身散发着凛凛威风。他深知此次任务的艰巨,但眼神中透露出的坚定与果敢,让人坚信他定能不负重托。很快,他便有条不紊地集结起这支庞大的军队。士兵们身着厚重的铠甲,手持锋利的戈矛,整齐排列,气势如虹。这支军队,宛如汹涌澎湃的潮水,浩浩荡荡地向着凤翔(今陕西宝鸡市凤翔县)一带进发。
凤翔之地,山峦连绵起伏,地势险要异常。高耸的山峰如同天然的屏障,山谷幽深曲折,仿佛是大自然为这场即将到来的战斗特意准备的宏大舞台。虢公的军队抵达此地不久,便与严狁军狭路相逢。刹那间,空气中弥漫着紧张而又肃杀的气息,一场惊心动魄、激烈无比的战斗就此轰然拉开帷幕。
战场上,喊杀声震天动地,仿佛要将那广袤无垠的苍穹都撕裂开来。士兵们的怒吼声、兵器的碰撞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曲残酷的战争之歌。刀光剑影交错纵横,在炽热的阳光照耀下闪烁着致命的寒光。周军将士们个个怀着满腔的热血,奋勇当先,毫不畏惧。他们心中怀揣着对国家的无限忠诚和对敌人的深深仇恨,每一个人都拼尽全身的力气,与严狁军展开殊死搏斗。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决绝,仿佛在向敌人宣告,这片土地,绝不容侵犯。
严狁军也不甘示弱,他们凭借着凶悍的战斗力和顽强的斗志,发起了一轮又一轮猛烈的攻击。他们的骑兵如疾风般穿梭在战场上,手中的弯刀挥舞得虎虎生风,给周军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双方你来我往,互不相让,都拼尽最后一丝力气,试图在这场生死较量中取得最终的胜利。每一次冲锋,每一次拼杀,都伴随着鲜血的飞溅和生命的消逝,整个战场仿佛被一层血色的迷雾所笼罩。
时光在激烈的战斗中悄然流逝,仿佛一位冷漠的旁观者,静静看着这场残酷的厮杀。经过数日艰苦卓绝的交战,周军凭借着顽强的斗志、出色的指挥以及默契的配合,终于在气势和实力上逐渐占据了上风。严狁军开始节节败退,阵脚大乱,被打得狼狈不堪。他们丢盔弃甲,四处逃窜,最终狼狈逃归本国。周军乘胜追击,一路势如破竹,追至太行山脚下,给予严狁沉重的打击。这一战,让严狁心有余悸,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敢轻易再犯西周边境。
然而,就在这看似平静的表象下,一件令人惊诧不已的天文奇观悄然降临。周懿王三年(前897年)的天空,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大手拨弄着,出现了“天再旦”的罕见天文现象。不可思议的是,在原本正常的一天之内,竟然接连出现了两次天亮。清晨,第一缕阳光如期洒向大地,万物渐渐苏醒,人们开始了新一天的劳作。然而,没过多久,天空突然暗了下来,仿佛黑夜再次降临。紧接着,又一次迎来了黎明的曙光,第二次天亮打破了人们的认知。这一奇异的景象,让所有人都目瞪口呆,心中充满了疑惑和恐惧。
后来经过学者们的深入研究证实,所谓的“天再旦”其实就是日出之后发生了日全食。但在那科技落后、对自然现象认知有限的古代,古人对天象充满了敬畏和神秘感,深信天象与人事有着紧密的联系。这样奇异的天象,无疑在他们心中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让他们感到极度的不安和惶恐。他们纷纷认为,这是上天对人间的某种警示,预示着即将有大事发生。
周懿王看到这一景象后,心中更是久久无法平静。一个难以驱散的阴影始终笼罩在他的心头,仿佛上天在向自己发出严厉的警告。他整日茶饭不思,反复思索着这一奇异天象的含义。在他的心中,总觉得国都镐京对他不利,似乎预示着某种未知的巨大危机即将降临到他的王朝之上。这种恐惧和担忧,如同毒蛇般噬咬着他的内心,让他坐立不安。
周懿王经过无数个日夜的反复思考和权衡利弊,在内心的煎熬与挣扎中,最终做出了一个重大且艰难的决定——迁都。他亲自选定了新都为镐京西北的犬丘(又名废丘,今陕西兴平东南)。在他眼中,此地处于周人的祖源岐周与宗周镐京之间,地理位置十分优越,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上。这里既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又具备独特的战略价值,无疑是最佳的建都之处。
于是,一场浩浩荡荡的建设工程迅速展开。周懿王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征调能工巧匠,同时差人四处采办建筑材料。一时间,全国各地的工匠和劳力纷纷响应号召,如潮水般涌入犬丘。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口音和习俗,但此刻都怀揣着同一个目标,那就是为新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工匠们精心设计着宫殿的布局,运用自己精湛的技艺,将一块块砖石雕琢得恰到好处。劳力们则不辞辛劳地搬运着建筑材料,他们挥汗如雨,日夜奋战,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为新都的建设添砖加瓦。
终于,在周懿王四年(前896年)秋,虽然犬丘的宫殿还没有完全建造好,但周懿王却因心中始终萦绕着“天再旦”带来的恐惧,迫不及待地下令迁都。他认为在镐京再多待一天,就会多一分危险。在他的再三催促下,大臣们只好纷纷跟随他迁往新都。迁都之后,周懿王满怀期待地将新都命名为槐里,希望这片土地能够为周王朝带来新的生机与希望,让王朝从此摆脱困境,走向繁荣昌盛。
周懿王清楚地知道,西周王朝多次遭受外敌入侵,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军队建设方面存在着不足。因此,周懿王六年(前894年),他下定决心,下令加大国防建设的投资。这一举措涉及到国内青壮年群体的生活,许多年轻力壮的男子被征召入伍,他们告别了家乡和亲人,踏上了保卫国家的征程,投身到军队的建设和发展之中。同时,周懿王深知虢公的才能和威望,便任命他为主管军队的最高领导,全权负责统筹军队的各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