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多只是被当成民间段子,目的就是拿山贼和官老爷做对比,指桑骂槐,官老爷比山贼还狠,比山贼更能搜刮。”】
无数官老爷此刻脸色更难看了。
历史世界的官老爷脸色还好一些,毕竟昨天刷了那么多视频,他们已经逐渐免疫了。
某年代都市位面的大领导:“我们要以此为戒,绝不能学旧时代的官员!”
【“在现实中,发生这种事的几率不高,特别是明清两朝。”】
【“且不说知府这样的官职,就连知县这样的基层官僚,如果是科举出身的话,不是进士,那也得是个举人,这知识水平就不是一个山贼能够装出来的。”】
【“都听说过十年苦读吧?”】
【“可问题是,在历史上,大多数能去考科举的人,家庭条件几乎都不会特别特别的差。”】
【“穷困家庭出身的人,那是凤毛麟角。”】
【“因为读书在古代本身就是一个烧钱的事。”】
【“而且你考上科举之后,得去找大官拜码头,拉靠山,用高育良的话来解释,那就是政治资源。”】
“政治资源?这个词用的好啊!”
“把靠山说成政治资源,雅!”
【“同一批考中的考生还会论资排辈,形成一个小圈子。”】
【“说好听一点,这叫交个朋友。”】
“说难听一点,这叫结党,准备以后营私。”
“不结党营私才奇怪呢!没有这个所谓的小圈子,就等着被排挤吧!”
“只要不影响皇权,下面的人勾结,皇帝老爷不会管。”
“大官勾结才叫结党营私。”
【“你要是说半路劫杀抢钱,那或许还可以。”】
【“可你要打算冒名顶替,说不准人家老师写封信,你就露馅了。”】
【“清朝末期有个叫杜凤治的官,他以爱写日记闻名,他就写过自己怎么在京城跑官,然后怎么在广东成为县太爷的。”】
“杜凤治,又是他!”
“他就这么爱写日记?啥都写!”
“他跟他婆娘那点事,写不写?”
【“为了当县太爷,他在京城待了十二年。”】
【“吏部刑部的大小官员都认识他,甚至经常一起逛八大胡同。”】
【“清末的官员上任之前都要借一笔钱,作为打点费和路费。”】
【“杜凤治也不例外,他借了五千两银子。”】
【“为了确保杜凤治能还钱,杜凤治的债主还专门派人跟着他上任。”】
【“京城有诸多熟人,有债主,广东老家有亲戚,甚至一路还有债主派来的人跟着他,土匪要是杀了他,冒名顶替,无疑是主动往火坑里跳,跟自首没区别。”】
“明朝的雷州志中有记载,确实有人杀官顶替,两年之后才发现,这也是假的?雷州志也属于史书。”
“司马迁写的史记都有不符和错误之处,更何况地方志!”